不少家长因孩子有乱扔东西的习惯而苦恼不堪。玩具、杯子、碗筷、钥匙以及电视遥控器,甚至是食物,只要在视线范围内,拿起来就扔。且不管孩子是出于生气扔东西还是出于解闷儿扔东西,只要是乱扔东西,家长就会提心吊胆,担心孩子受伤,担心伤着别人等等。有时,看到弄得乱七八糟的屋子,也确实让人心烦。


">

乱扔东西。

作者:admin人气:0更新:2024-03-19 19:20:44

不少家长因孩子有乱扔东西的习惯而苦恼不堪。玩具、杯子、碗筷、钥匙以及电视遥控器,甚至是食物,只要在视线范围内,拿起来就扔。且不管孩子是出于生气扔东西还是出于解闷儿扔东西,只要是乱扔东西,家长就会提心吊胆,担心孩子受伤,担心伤着别人等等。有时,看到弄得乱七八糟的屋子,也确实让人心烦。


对18个月至满3周岁的孩子,扔东西是一种很稀奇好玩的游戏。这时期的孩子想把东西扔出去,起码要经历这样的几个发育过程:


首先,张开手指,抓住要扔的东西。只有小肌肉发达,才能做出这种动作。其次,手和大脑的协调能力也要发达。眼睛看到物体之后,大脑迅速地发出指令,命令手动用肌肉和韧带把东西拿起来。


孩子能抓住以前没能抓住的东西时,表明他又获得了一种新技能。2至4岁的孩子好奇心强,他们在身体的各个发育阶段,处处想试一试自己所学的新技能,并以此获得乐趣。


扔出东西后,看见东西掉在地上,感觉很稀奇,因为他不懂这是物体受重力的原因。总之,扔东西的过程,也可以说是学习的过程。


心灵处方——要让孩子分清可以扔的东西和可以扔东西的场所。


家长要让孩子知道,有些东西可以扔,而有些东西则是不可以扔的;有些场所允许扔,而有些场所不允许扔。比如在操场可以随便踢足球,但是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乱踢小朋友是不可以的。当然,把一些可扔东西,扔到允许的一定场所内,是孩子经过多种发育阶段才具备的判断能力和运动机能。


我们接下来看一看,孩子乱扔东西的理由以及家长应当采取的具体对策。


觉得扔东西好玩。


如果孩子扔东西没伤着人,就不要执意阻止孩子。本来孩子觉得挺好玩的,可是一看到家长大发雷霆或者要惩罚自己的样子,孩子就会受到惊吓或者变得垂头丧气。

9e6a5a6b82391f2b085dd623cec709e5.png!mfit_w2048_h2048_jpg.jpg

家长把可扔的东西拿给孩子,并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东西可以扔而哪些东西不可以扔。这样,孩子就能在适宜的场所,扔一些可以扔的东西。比如孩子想扔鞋子的时候,家长可以立即把鞋子收起来:“这是不可以扔的,你扔这只球吧。”盲目地制止孩子,不如给孩子拿一个替代品,以满足孩子的要求。


一生气就乱扔东西。


要制止孩子出于攻击性目的而乱扔东西的行为。情况不太危险的时候,对孩子乱扔东西的行为置之不理也是一个好办法。因为有些孩子看到家长对自己某些行为的强烈反应,往往觉得有趣,从而一再重复那种行为。如果孩子因为生朋友的气而把东西扔向朋友时,就要把孩子叫到没人的地方,坚决而清楚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的危险性。


孩子在家里生气而乱扔东西时,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:“不扔东西,用语言表达你生气的情绪好吗?”要记住,不管家长有多生气,千万不能大喊大叫或者打孩子,而要耐心地教孩子表达心情的其他方法。


耍赖或发火时扔东西。


家长不要做出过激反应,而要坚决而严厉地告诉孩子不可以这么做。


为引起家长的注意而扔东西。


如果平时没有及时倾听或满足孩子的需求、愿望,孩子会感觉缺乏家长的关爱。于是,会通过扔东西引起家长的注意。因为扔东西有响声,家长会抛开手中的事情赶忙跑过来看究竟。


一旦觉察孩子仅仅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而做出如此举动,就要做出淡然、无所谓的表情。但是,如果孩子三番五次反复做这种举动,家长就应该坚决制止。孩子会根据家长音调的细微变化而判断家长的情绪,随即调整自己的行为。


为解决问题而扔东西。


对方构成威胁或妨碍自己时,为了阻止对方靠近自己,孩子也会以扔东西的举动来保护自己。具体来说,有如下几种情况。


Tips


1.妈妈事事干涉,孩子始终处于被动地位。


妈妈事事干涉,不是提出这个要求就是限制那个事情,使孩子处于被动境地,让他生气、烦恼、沮丧。那么,我们来分析这一刻孩子的心情吧:


孩子的心情:妈妈总是折磨我、妨碍我。


孩子的行为:扔易碎的玻璃框架或者玻璃碗看看妈妈的反应。


孩子的意图:玻璃碎了,妈妈就不到我这儿来,也就不能侵占我的地盘了。


How to 这时,家长应该怎么做呢?最重要的是,要给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。例如,和孩子一起玩耍时,不要习惯性地命令孩子,而要跟在孩子后面,耐心等待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。孩子想玩什么游戏,家长就跟着玩什么游戏,尽量让孩子感觉到自由和快乐。


2.爸爸经常殴打孩子。


为了坚守属于自己的领域,也出于对父亲的逆反心理,孩子以扔东西的方式进行反抗。


How to 这时,家长应该先向孩子道歉,并且答应以后不再打孩子。孩子的行为存在问题,如果家长跟着孩子做问题行为,这和年幼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呢?


3.家长吵架。


有的家长相处得并不融洽,平时吵吵闹闹不说,隔三差五还大吵一场。身处这样的家庭环境,孩子会觉得厌烦、孤独和害怕,希望家长能早日改变家庭氛围,使之和谐融洽。那么,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时孩子的心情吧:


孩子的心情:要是爸爸妈妈不再大声吵架就好了。


孩子的行为:扔到地上的东西发出巨大响声,或者干脆伤着我好了。


孩子的意图:把爸爸妈妈的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身上,他们就不会吵架了。


How to 夫妻双方应当明白事态的严重性,并且共同努力及时调整夫妻关系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停止扔东西的行为,才能从心理上真正感觉到安定和平静。


更多标签

Copyright 西安桑拿论坛 Rights Reserved.